通知公告:歡迎訪問中國國際養老院院長協會網站!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深观察 | 亚洲国家如何携手应对人口老龄化?看到硬币的两面,人口红利转向银发红利

中国国际养老院院长协会    协会新闻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深观察 | 亚洲国家如何携手应对人口老龄化?看到硬币的两面,人口红利转向银发红利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深观察 | 亚洲国家如何携手应对人口老龄化?看到硬币的两面,人口红利转向银发红利

北京孝为先老龄大数据 

 

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全球激起多维变革的层层涟漪。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其中包括4.26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亚洲地区老年人数量大、老龄化进程尤为迅速。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互敬互信、安全稳定、发展繁荣、开放包容、合作创新的亚洲,需要亚洲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全球性挑战,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3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由中国老龄协会与博鳌亚洲论坛联合主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海南省民政厅协办的老龄议题分论坛,聚焦“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携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入探讨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亚洲方案,全面剖析了人口红利向银发红利转变的可行路径。

看到硬币的两面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趋势,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事关世界每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在致辞中表示,人口老龄化本身并非坏事,我们应该将其视为经济发展与人类进步的标志。在人类生命延长的背后,是卫生系统和医疗服务覆盖面更广、质量更优,人类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但是就像硬币的另一面,人口老龄化也带来了诸多挑战,生育率下降、婴儿潮一代的退休导致劳动力的短缺、医疗成本的上升,养老金可持续性面临巨大的压力。”潘基文表示。

亚洲则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老龄化趋势。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到2050年也就是25年之后,亚太地区每4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年龄超过60岁。潘基文提示,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在保障快速老龄化人口的福祉方面还准备不足——40%的60岁以上老龄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养老金保障,60%的老年人无法定期进行健康检查,31%的老年人会出现抑郁症状。这是由于疾病、社交隔离和经济不稳定等因素造成的,且老年女性受影响更大。

联合国人口基金亚太地区主任皮奥·史密斯也在致辞中表示,人口老龄化本质是人类发展进程的胜利与丰碑,映射的是医疗卫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也是全球人均预期寿命达到历史新高的一个体现。

皮奥·史密斯认为,通过制定正确的政策以加强适老化支持体系,各国完全可以开启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发展新周期,但也要认识到“老年人往往是掉队的”,即老年人面临养老金体系承压、医疗资源挤兑、生活质量下降、社会隔离风险等结构性挑战,老龄化治理的复杂性凸显。他认为,世界各国只有系统性地破解这些发展瓶颈,才能够在人口结构转型中实现机遇的最大化。

海南省副省长李锋在致辞中提到,严峻复杂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既给亚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老龄产业发展、政策和技术迭代创新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需要亚太地区各国政府携手并进、同向发力、综合施策、积极应对。

近年来,在民政部、中国老龄协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海南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医养康养产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在相关领域展现出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量身定做的政策优势和世界一流的生态优势。在致辞中,李锋向国内外企业发出了来海南参与养老服务事业或投资养老领域相关产业,共享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新机遇的诚挚邀请。

不让任何人掉队:寻求区域合作新路径

老龄化趋势下,确保老年人健康、保证经济活力,成为亚洲各国政策制定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亚洲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已有不少创新解决方案和成功经验。皮奥·史密斯也提到,亚太地区各国正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来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与机遇。比如,中国实施了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政策,日本在人工智能方面做出布局,韩国面向多代同堂的家庭推出税收激励机制,泰国依托佛寺构建社区养老、新加坡推行中央公积金强制储蓄制度等,均展现出了各国根植本土、面向未来的制度创新智慧。

中国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介绍说,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系统完备的老龄政策法规体系,织密筑牢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安全网,老年人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环境不断强化,全社会敬老爱老的氛围日益浓厚,有力凝聚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银发力量。

皮奥·史密斯认为,构建可持续、公正、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在全生命周期维度确立发展承诺,即无论个人处于人生何种阶段,都应获得价值认同与发展投入,这是实现“不让任何人掉队”的核心要义。

如何实现“不让任何人掉队”?皮奥·史密斯提到,为了助力亚洲区域释放人口结构转型红利,联合国人口基金正与中国等成员国协同推进国民转移账户这一创新体系,该核算机制通过追踪各年龄段人群的生产消费、储蓄及资源转移轨迹,能够更好赋能政府精准解析人口变迁尤其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传导效应。

皮奥·史密斯强调,积极应对老龄化需要寻求亚洲区域新的合作路径和具体方法。他认为,民间社会必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技术方面,私营部门承担着确保解决方案可持续、公平的重要责任,比如在佩戴健康设备,人工智能支持的远程医疗、远程照护等领域。而在创新之外,这些举措必须得到合作伙伴的进一步支持。

针对亚洲地区普遍面临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应对老龄化的双重压力,陆治原提出了四点倡议:第一,携手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路径;第二,协同搭建政府间老龄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新平台;第三,协力构建多元参与的老龄社会治理新格局;第四,合力打造银发经济发展新高地。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国家之一。“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应抓住哪几项重点任务?

中国民政部老龄工作司司长黄胜伟提到了五个方面。一是要以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积极老龄观为首要前提,核心是要做到“三个积极看待”,即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积极看待老年生活;二是要以提升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结构为根本举措;三是要以完善与人口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式为基础支撑;四是要以健全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三大体系为重要着力点;五是要以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为重要保障。

亚洲命运共同体中的银发机遇

人口老龄化是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必然面对、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指出,亚洲地区集聚了经济社会及人口老龄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打造老龄化时代的亚洲命运共同体,需要加强老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亚洲国家分享互鉴老龄政策及实践,深入探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思路、新举措。

在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副执行主任杨琳看来,当前应对老龄化趋势的根本在于如何把人口结构转型的压力转变成新的增长动能。

如何推动人口红利向银发红利转变?怎样认识和推动银发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丝绸之路研究院理事长蔡昉提到三个方面:第一是关注供给侧制约,即随着人口老龄化推进,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人口转变也进入新常态,中国面临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比较优势下降、制造业比重下降和出口减少等因素导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这就需要通过终身学习、增加就业技能培训等提升老年群体劳动创业率。

第二是关注需求侧制约,即老龄化带来消费能力和消费率下降。他指出,中国的老龄化特点是“未富先老”,发展银发经济应该着眼于切实提高老年群体的收入能力、消费能力,消除后顾之忧,让他们愿意消费。

第三是关注人口红利基础并建立必要的制度条件和政策环境。蔡昉认为,对中国来说,当前首要是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同时要确保教育培训制度顺应人口变化。他指出,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受益人占到老年人口的一半以上,但领取的保障水平却远低于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这一差距是制约老年群体享受银发经济的重要因素。

展望未来,中国最具成长性的银发经济赛道是什么?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彭希哲认为,首先,为3亿中国老人提供高质量的、优质的、可获得的养老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一个巨大难题;其次,老年人在教育、旅游、娱乐等领域存在很大需求;最后是技术创新方面,与健康相关的防止衰老、延缓衰老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等领域将有较大发展空间。

亚洲国家如何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亚洲区域的银发产业一体化进程?蔡昉表示,亚洲各个国家在人口转变的阶段上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差异,而差异性意味着各国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是比较优势理论下各国合作的基础。他认为,一方面,亚洲国家之间在人口、养老等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以交流,应该最大限度地继续开放。另一方面,在一定的可行条件下可以开放人的流动,开放劳动力市场。

相关链接:

1.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深观察 | 人口老龄化与全球养老金体系冲击:改革是迫切的,挑战是系统性的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深观察(二十六):亚洲国家如何携手应对人口老龄化?看到硬币的两面,人口红利转向银发红利.2025-03-30)
2025年4月2日 12:20
浏览量:0
收藏